目前医院污水处理中传统的消毒技术主要采用氯气和次氯酸钠,近年来随着对污水处理要求的提高,医院污水消毒设备等新型消毒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7月发布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污水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泥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及排放和控制限值、处理工艺和消毒要求、取样与监测等内容。《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对于加强医疗机构污水排放的控制和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1医院污水的定义与特点
03年12月发布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指出,医院污水是医院产生的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的污水。06年起实施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医院污水定义为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当医疗机构其他污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一律视为医疗机构污水。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2医院污水常用消毒技术比较分析
医院污水消毒是医院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过程,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氧化剂消毒(如臭氧、过氧乙酸)、辐射消毒(如紫外线、γ射线)。与传统的氯气和次氯酸钠相比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的消毒效果比较好,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的发展,产生的污水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许多原来所没有的病原菌和污染物,因此对现代医院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氯气和次氯酸钠消毒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多数医院的污水处理需求。因此在医院污水处理中氯气和次氯酸钠的使用比例已逐步下降,今后将会逐步淘汰,并被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等方法取代。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存在电能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从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要求来说,目前也仅有少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污水处理采取了上述两种消毒方法。
综上所述,从以上几种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氧化氯消毒效果较好,同时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消毒技术。
我公司生产的医院污水消毒设备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消毒效果较好,同时运行费用低,目前已在各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问:医院污水消毒设备常用的有哪几种?
答: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三种,二氧化氯污水消毒设备效果较好,同时运行费用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消毒技术。